01
不花时间去背诵
很多孩子都不喜欢背诵诗句、文章,家长觉得有的内容考试又不考,就忽略了对孩子背诵任务的监督。
俗话说“读遍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,这句话是极有道理的。
我经常看有的家长吐槽说,孩子写作文干巴巴的,没有优美词句,多半都是平时积累不够。
平时在家就和孩子一起念诗,一起背诵,孩子虽然不是太懂,但是朦朦胧胧中却积累了大量优美词句。
有的孩子能写“在这个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日子里”,而有的孩子只会写“今天”。
有的孩子写美景,能运用大量的诗句、词语来修饰自己的作文,但是有的孩子的作文毫无修辞,就显得不生动,没有意思。
大量的背诵不仅为孩子的作文打下基础,还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和情趣。
02
不进行课外阅读
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明白多看书的重要性,一看见网上、老师、别的家长推荐什么书,都会急吼吼给孩子买回来。
家长藏书一大堆,但是孩子读过的书却没有几本。
家长看着满满一柜子的书,抚摸着孩子的脑袋说:“多看书,多看报,少吃零食,多睡觉。”孩子也是似懂非懂点点头,飞快从书架中抽出一本,但是往往翻了两页就不想看了。
其实这是很正常的,我也经常买一大堆书,雄心勃勃打算用一年的时候看,但是过了一年常常连外面的塑料纸都没拆。但是借的书,往往很快就看完了。
古人曾说“书非借而不能读也”,讲的就是看书的心理学。
所以,家长买书的时候不要一下子买一大堆;或者买一大堆,不要一下子全都给孩子。要等孩子看完一本后,再给孩子发新的一本。有的时候办理一张借书卡,比买一堆书更有效果哦,各位家长不妨试试。
03
不注重劳逸结合
很多孩子无论是看课本、写语文作业、阅读课外书,都是闷着头一直写。读书或者说学习是一个“把书读薄,再把书读厚”的过程。
把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,过滤掉无用的,学会其中的精华,在生活中将这些知识运用,最后知识更加充实。
语文的学习其实并不是只局限于书中的课文、词语,语文更重要的是要去观察生活。
一些孩子只顾埋头用功,家长也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休息太浪费时间了。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,真正会学习的孩子,从不会放弃玩的时间。
长时间的学习,会让孩子身心疲惫,最后大脑疲劳,学习效率低下。所以该休息的时候休息,该玩的时候玩,做到劳逸结合,才会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。
04
不肯动手写一写
有的孩子在语文试卷上经常因为写错字、漏字而失分,或是因为语句不通顺而失分。孩子们看见这些错误,都会觉得“只是因为粗心犯错了,不用订正了,我都会了”。
一旦家长发现孩子不肯订正试卷上的小细节错误,在平时看书、学习中也不肯动笔,一定要多加注意,提醒孩子一定要多写、多练。
有的时候,孩子背诵古诗词,往往不能发现那里背错了,或者记错字的情况。只有写下来,孩子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个字记不住,或者是那个字写错了。而且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把字写好、写端正。
05
有疑不问,沦为差生
我们经常可以在小学课堂中遇见这样的情况,同一节课堂中,有的孩子特别积极踊跃发言,而有的孩子则默不吭声,即使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,也还是没有胆量。
也有的孩子在数学课上踊跃发言,但是语文课就很不积极。语文老师认为,不管是什么课,不管自己说的对不对,都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发言。一来锻炼孩子的胆量,二来提高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。
优秀是种习惯,学习是种本能,我们所要做的,就是把习惯变成本能。
(此作由盐城家教——永鸣教育中心教务处提供)